曾有人说,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反刍父母带给我们的影响。他们在我们心中种下的种子,日后可能与我们发展出的个人意识产生矛盾,早年非自愿形成的人格与后来自我塑造的价值观不断碰撞,理性与感性也不断交叉拉锯,而在这团混乱中,有的人会在知与不知间成为和父母相近的人,也有的人会在刻意改变下,成为与父母完全不同的人。「偷吃」是感情生活的一大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能心无旁骛,有的人却惯性拈花惹草?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你童年曾经历过以下这些事情,成年之后可能比较会有「偷吃」的倾向:父母彼此背叛,出轨似乎是「正常」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曾目睹父母出轨,或生活在父母彼此背叛的恶性环境中,可能会有样学样,在不知不觉中吸取相似的感情观。另外,如果父母一方偷吃后两人还继续共同生活下去,小孩可能会在无人引导教育的情况下,认为偷吃这件事其实也可以是一种「正常」。
「我值得更好」:感情中的机会主义者许多父母会不断告诉小孩,要过快乐的人生、要相信自己能得到最好的、要成为人生胜利组。
但这些观念如果不辅佐其他道德教育,很可能会让一个人变得自我中心,甚至成为感情上的「机会主义者」。在一段关系中遇上了瓶颈或不快,这种人看不到一段真感情的长远价值,而会下意识认为自己「值得更好」,因此很容易就另觅出路,偷吃出轨。
父母高压情感控制,让人学会直接逃避有些父母会在小孩身上施加过多的关注控制与情感压力,这样的小孩会认为自己的感觉似乎不重要,遇上困难时也会倾向选择不「正面迎敌」,反而会去用一些旁门左道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人在未来的关系中若遇上障碍,会倾向不和伴侣沟通讨论,而是直接逃避出轨。
经历父母离婚,缺乏一夫一妻榜样童年时期经历过父母离异的人,会对感情与婚姻产生不信任感,再加上很多离婚的案例都与夫妻一方出轨有关,加乘下来的影响可能更加负面。另外,这样的孩子可能因为从没体会过单一伴侣关系的益处与价值,在缺乏榜样的情况下,一夫一妻的承诺在他眼中可能显得空泛。
父母一方缺席,让人变得逃避或焦虑如果父母有一方在小孩成长过程中缺席,会在小孩心中引发极大的失落与不安全感。这样的人可能会因此向内发展出「逃避型依恋人格」,或向外发展出「焦虑型依恋人格」,但这两种性格都是建立在不安全感与不信任感之上,日后将引发感情上的种种问题。
经历创伤:透过偷吃来麻木自己有些人在经历创伤后,可能会深陷一种自我厌恶或懊悔自责的心境,为了逃避现实或麻木自己,他们可能会去刻意找寻高度刺激的经验(毒品或性爱等)来假性忘却。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我们身边有亲友经历创伤,不应该去检讨他们、造成二度伤害,而该陪伴与鼓励他们向外寻求专业帮助。其实,以上这些事件虽然可能会增加一个人的偷吃倾向,本身却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童年对我们的影响虽大,但只要学会检视与改变自己,再困难的心理难关都有克服的可能。